首页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工作动态 学术成果 科普教育 表彰奖励 期刊论文 会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文明创建
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发布时间:2024-09-29 浏览次数: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至10月7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今年的孔子文化节主题为“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这不仅是一场庆祝孔子诞辰2575周年的盛大活动,更是一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机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多次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用好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三种方式,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力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做好研究阐释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内涵博大精深,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地继承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自古就有研究、梳理和总结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要做好中华文明的研究阐释工作,首先要摸清文化家底,通过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国家古籍保护等工程,分门别类稳步实施。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组织更多力量、投入更多精力,做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校正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最后,要依托网络智能AI和云技术拓展建立文化传播云平台,通过多种云端应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挖掘、储存处理、科学利用和共享。

广泛开展交流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要把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一是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继续办好中国文化年(节)、旅游年(节),持续增强“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完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的全球布局,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作用,通过文化节(展、会)和各类产品、品牌推介活动,提升交流效果。二是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和优势作用。媒体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和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我国有着强大的主流媒体及其采编队伍,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充分运用他们强大的采编队伍资源和政策解读优势,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推动文化“出海”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推动文化走出去,应以推动文化“出海”为主题,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一是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好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近年来,我国的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视听、创意产品等领域出口迅速发展。要推动企业由“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鼓励企业探索建立自己的海外机构,形成自己的营销渠道,精耕细作特定市场,培养稳定的海外受众,让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更顺畅。二是要面向市场打造优质文化产品,树立精品意识,生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文化必须形成产业,提升市场占有率,才能实现有效传播。要引导企业持续关注国外受众对文化产品的体验,指导出口企业贴近境外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欣赏习惯,创作生产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又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生动诠释中国价值理念。三是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数字文化贸易一方面能够通过数据流动加强产业间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的共享,引领各产业协同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创新,也催生大量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未来,要发挥国内大市场和丰富文化资源优势,支持数字艺术、云展览和沉浸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积极培育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游戏等领域出口竞争优势,提升文化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

加强立体传播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主要依靠主流媒体进行的国际传播并不能适应当前“媒体社交化”的发展趋势。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既要依靠官方媒体,也要依靠多点合力矩阵,要综合运用民间传播、网络传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一是加强学术交流。发挥学术团体、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的作用,引导各类学术团体加强与国际智库、国外学术机构的联系,举办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等学术活动。文化科研机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找准中国文化传播定位、路径和策略,在学术交流中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升民间交流效果。二是重视人际传播。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国外许多华人社区组织建立的各类民间社团经常会与当地民众一起,开展各类中国传统节庆、艺术表演、知识分享、日常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将中国的饮食、服饰、民俗等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开来,这种柔性的人际传播方式是国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三是用好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网络媒体的便捷、高速和虚拟性特征,一方面降低了传播成本,实现不必到场却可以“在场”的神奇效果,同时也减少“文化折扣”。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为突破中国国际传播的渠道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交媒体平台所具有的公开性、参与性及连通性等优势赋予了每个人进行传播的能力,不仅可以让媒体等专业对外传播机构进行中国文化传播,普通民众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作和表达。未来,要进一步巩固增强网络和社交媒体在传播普及中国文化方面的优势,尊重传播规律,改变“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思维模式,以更开放的思维进行对外文化传播。

创新表达方式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隔阂,让中华文明以最具时代感的方式走出去。一是要用心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秉持“中国元素,国际表述”的理念,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传播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在对外传播中,需要看到国际受众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坦然面对文化差异,将自身的话语与受众所珍视的价值联系起来,加强文化认同。二是要改变过去单向的、符号式的推广宣传,加强个性化的柔性传播。对外传播应该在价值观层面与外界达成理解、沟通,让世界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三是要创新艺术作品表现形式。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其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更为有效地向全世界传播出去。创新过程中,要顺应媒介发展趋势,善于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股新兴力量,相较于精英文化的厚重,大众文化的直白、浅显和通俗化降低了国际传播的“折扣率”。借助短视频平台,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还是接地气的生活场景,都能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视角,让外国人看到真实的、多样的、精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