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军同志2016年荣获山东省科协“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荣誉称号 经山东煤炭学会推荐,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孟祥军同志荣获山东省科协2016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 荣誉称号(鲁科协发〔2016〕45 号) 孟祥军同志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矿业大学控制工程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学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孟祥军同志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紧跟国际采矿前沿技术,致力于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完成重大科研成果30余项,获得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5项,编写技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荣立山东省二等功、济宁市三等功,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破解安全发展难题,优化生产战略布局 孟祥军同志在任东滩煤矿矿长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破解安全发展难题,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周年,安全产煤5000余万吨。高标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成了“防得住、躲得开、救得快”的高效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优化通风布局,形成“双进双回”通风系统,建成了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化矿井;建设千兆工业以太环网和调度控制指挥中心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矿山,提升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开展深井近距离开采易燃厚煤层二次氧化自然发火的预控技术及实践、防治煤自燃阻化泡沫及其应用、超长综放工作面煤炭自燃早期的多层预控集成等技术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控体系,杜绝了自然发火事故,先后获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主持完成东滩煤矿生产布局优化调整,实现接续自如、稳产高效。2010年起,针对东滩煤矿待面生产、系统复杂、灾害防治困难、产量效益难控等挑战,果断实施生产接续“三年调整期”战略,优化通风系统和采场布局,构建一、三采区主采面交替生产的新格局。通过两年多的优化调整,不仅少掘巷道1万多米,减少煤炭损失近10万吨,节约成本近亿元。而且简化工作面通风、煤流及物料运输系统,缓解了矿井接续紧张的局面,形成了生产系统优化、工程衔接合理、生产模式集约、厚薄配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保障了矿井较长周期的安全有序高效开采。 二、针对矿井技术难题,大力实施科技攻关 针对东滩煤矿深部开采综放面顺槽顶板压力大、巷道影响距离长、变形严重等问题,主持完成“深井大断面顺槽支护及液压支架研制与应用”项目。研制成功适用于深部顺槽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架,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面作业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基本实现无单体支护,扫除了综放工作面两顺槽采用液压支架支护技术的最后障碍。该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针对煤矿井下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技术存在的问题,主持完成“煤矿巷道新型泡沫混凝土自动化湿喷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项目。对煤矿湿喷混凝土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进行研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减少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该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煤炭工业科技二等奖。 针对综放工作面现有配套装备及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主持完成“综放工作面端部交叉布置装备配套及支护技术”项目。研制了新型放顶煤过渡支架、巷尾支架、端头支架、顺槽支架,形成了适应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交叉侧卸技术和机头、机尾驱动部垂直布置支护要求的良好支护体系,增强了设备可靠性,实现了过渡支架的有效放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综采放顶煤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二等奖、山东省煤炭工业科技一等奖。 探索综采(放)工作面由固定电站代替移动电站供电、供液的新模式,主持完成“综采(放)工作面安全集约型供电供液系统研究及关键装备开发”项目。研发了均衡补偿远距离3.3kV安全供电技术和远距离大流量稳定供液技术,研制了具有总线通讯功能、一体化模块设计的新型组合开关,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工作面集中控制及遥控系统。成果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综采供电、供液技术,为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山东省科技厅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针对东滩煤矿由3上煤转入3下煤开采的实际,完成“深井近距离开采易燃厚煤层二次氧化自燃发火的预控技术”项目。揭示了近距离易燃厚煤层二次氧化自然发火的规律,形成了较完整的预控技术体系,保障了深井近距离矿井的安全开采。获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引领发展贡献突出 孟祥军同志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攻克矿井“瓶颈”制约,科技引领企业发展贡献突出。积极探索矿井绿色发展模式,东滩煤矿荣获“中华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围绕水资源循环利用,累计投入3700多万元,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净化工程。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复用率分别优于考核指标1.2和3.4个百分点。采取优化供电系统、设备变频改造、避峰填谷、淘汰高耗能设备等措施,实现年节约电费400多万元。研制综采工作面3.3kV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效解决了机电设施无功冲击下功率因数降低、造成电能浪费的难题。探索实施一主一辅开采模式,采用无煤柱护巷等方式,从空间上增加工作面几何尺寸,简化巷道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解放煤炭资源;持续改进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合理优化采场布局,加大薄煤层、边角煤开采力度,科学确定煤层配采比重;精采细放,在采区皮带上安装核子称和煤炭在线灰分仪,根据监测灰分数据合理放煤,综采(放)工作面回采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他立足发展完善放顶煤核心技术,开展600万吨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技术研究,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年产600万吨自动化信息化高可靠性综放工作面。在煤层适应条件下实现了自动化割煤、自动化移架、自动化推溜、自动化伸缩护帮板、自动化喷雾,工作面人工效率提高50%,降尘效果提高到92%以上,回采率达到88.72%,月产达到63万吨,年产达到680万吨。厚煤层开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煤炭行业实现由引进技术转为向海外输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依靠科技创新培育人才队伍 他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建立全方位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制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选人、用人机制。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考核等活动,推广实名操作工艺,激发技术人才创新热情,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育出一大批素质过硬、技能精湛、一专多能、一岗多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带出一支年富力强、扎实高效的创新团队。目前,矿井拥有技师及高级技师198人;高级工1352人,中级工1380人;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中级技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32%,成为兖矿集团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之一。本着“为了人、培养人、成就人”的原则,积极探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同专业或跨专业“轮岗交流”新模式,努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先后培养出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佳采煤队长、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佳群监网员等一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矿井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工岗前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孟祥军同志长期从事煤炭生产一线技术工作,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洁净利用技术创新与实践中,始终起着导向、带头作用。该同志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极富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为兖矿集团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和我省煤炭工业整体技术进步。 2014年担任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以来,以建设亿吨级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目标,制定实施煤炭生产“1866工程”,深入推进“三减三提”工作,突出工艺装备、生产系统、采场布局、劳动组织四个优化,着力提升生产能力、系统能力、生产效率、劳动效率,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高效发展。在深入陕蒙基地和贵州基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工作面接续方案、高产高效意见和瓦斯治理、防治水等灾害防治措施,深入推进集团公司安全高效开采。
|